錳砂濾料在地下水除鐵錳過程中的作用 |
|||
發(fā)布時間:2014/4/10 | 發(fā)布者:管理員 | 點擊數:3558 | |
微量的鐵和錳是人體必須的元素,水中的鐵和錳超量時,水的色、味會變差,錳的氧化物易在管道內壁上沉積并引起“黑水”現(xiàn)象,國標規(guī)定,飲用水中鐵的含量不應超過0.3mg/L、錳的含量不應超過0.1mg/L。 地下水中的鐵和錳超標主要存在鐵超標或鐵錳同時超標兩種形態(tài),除鐵一般采用接觸氧化法或曝氣氧化法,除錳一般采用接觸氧化法,曝氣氧化法除鐵系指原水經曝氣后充分溶氧和散除CO2,提高pH值,水中的Fe2+全部或大部分氧化為Fe3+,進入濾池過濾;接觸氧化法除鐵(除錳)系指原水經曝氣溶氧后未經完全氧化很快進入濾池,濾料經過一定的成熟期后在其表面形成鐵質(或錳質)活性濾膜,利用活性濾膜的催化作用進行除鐵(除錳)。 鐵錳共存時,原水含鐵量低于2.0~5.0mg/L(由于水質的不同,北方可采用2.0、南方可采用5.0)、含錳量低于1.5mg/L,單級過濾一般可同時去除鐵和錳,當水中鐵錳含量超過上述值時,鐵將明顯干擾除錳,應采取先除鐵后除錳的工藝。在除鐵錳濾池中運行時,水中低價鐵錳離子先被覆合錳砂濾膜吸附,然后被氧化和水解,生成氫氧化物水合分子[Fe(OH)3XH2O] 和[Mn(OH)nXH2O] 形成的活性濾膜,并作為新的催化劑參與接觸氧化反應. 錳砂濾料除鐵是一種接觸催化除鐵工藝,適合于地下水含鐵量小于20mg/L的除鐵。天然錳砂中含的高價錳能將水中的二價鐵氧化成三價鐵,同時在表面形成有催化作用的“活性濾膜”,進一步提高了除鐵效果。含鐵水經曝氣后,只經天然錳砂一次過濾,就能完成全部除鐵過程。 |
|||
上一條:概述海綿鐵發(fā)生還原置換反應的過程 | 下一條:海綿鐵用于鍋爐水循環(huán)水的除氧 |